从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观摩(关中片区)特别报道_POLYLAC® ABS_万博ManBetX3.0

0769-86998142

从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观摩(关中片区)特别报道


来源:POLYLAC® ABS    发布时间:2024-05-21 23:09:05

 

  陕煤启辰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生产车间(5月6日摄)。该项目位于渭南高新区。记者 陈宏江摄

  5月6日,在位于渭南高新区的陕煤启辰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现场,生产车间里一台台设备高速运转。用于煤矿加固的聚氨酯材料被灌装入桶,在传送带上整齐排列,等待装盖、计量、贴标。

  “所有产品都由我们自主研发,大多数都用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的加固、充填、密闭、堵漏风,保障井下安全开采。”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文全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发9大类30余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矿用新材料及一系列智能装备。

  徐文全介绍,项目一期、二期均已建成投产,去年实现产值2.3亿元。三期采矿辅助机器人生产线项目今年将启动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将在渭南高新区建成集研发、试验、示范、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重点项目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强引擎”。今年以来,渭南市着力提升项目审批效能,持续优化“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模式,坚持全周期管理、全过程服务、全要素保障,有效破解资金、土地、入库纳统等方面的难题,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在中粮粮谷渭南新建90万吨/年小麦加工项目建设现场,一个个高耸的圆柱形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用来储存小麦的‘立筒仓’。我们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集小麦收储、研发、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大型现代食品产业聚集区。”中粮面业(陕西)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温钦豪介绍,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渭南涉农产业全链条发展。

  “渭南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这一个项目是我们在陕西投建的第一个项目。”在渭南经开区运达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二期项目现场,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投资开发总经理吴鑫德说。

  项目推进过程中,渭南市进一步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积极推广节地型、紧凑型高效开发模式,并定期组织“政银企”对接会、政企恳谈会,集中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项目一期主要生产风力发电主机,二期主要生产叶片,从而打造从风力发电主机制造到叶片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为陕西风电产业提供配套产品。”吴鑫德说。

  “2024年,渭南市共有省级重点建设项目37个、总投资423.54亿元,市级重点建设项目418个、总投资1936亿元。截至4月底,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9亿元,完成投资率32.1%;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完成投资率34.4%。”渭南市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宏升说。

  “我们将按照‘四个一批’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模式,聚焦项目建设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储备充足、服务优化四大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常态化抓好重点项目一调度(市政府专题调度)、两协调(要素保障、入库纳统)、两督导(开工情况、问题落实情况)等硬措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渭南市市长陈晓勇说。

  建设中的铜川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5月7日摄)。该项目位于铜川市耀州区新材料产业园区。记者 母家亮摄

  5月6日,在位于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的铜川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正“拔节生长”。

  近年来,铜川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地了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上的含金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铜川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采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电池生产技术,是该技术工艺首个量产项目,光电转化率等各项指标参数领跑全球。项目将建成全省电池行业首个废水“零排放,全回用”标杆工厂,预计年节约地表水270余万吨。同时,该项目将打造隆基绿能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电池生产车间。目前,厂房等基础设施正进行主体施工,配套的输变电工程、净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均在加快施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3000余人就业。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只有在科技上持续投入,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未来,我们将持之以恒,以科学技术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铜川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后续技术提升、扩产及关联产业导入,将推动硅基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拉动铜川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在年产220吨磷化铟材料生产线项目现场,陕西铟杰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华介绍:“我们公司致力于磷化铟化合物半导体多晶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设备、工艺和控制管理系统,实现了核心材料进口替代,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批量生产高纯磷化铟多晶的本土企业。”

  磷化铟是一种多功能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电子迁移率高等独特的物理特性,在5G通信、高频率射频器件、无人驾驶激光雷达、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广泛。

  “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年产20吨磷化铟材料生产线吨磷化铟材料生产线。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改造设备,实现工厂无人化生产,提升产品成品率。”黄小华说。

  今年以来,铜川市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抢抓机遇、扬优补短,全力以赴稳增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优环境,努力以高质量项目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蓄势赋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从引进先进生产的基本工艺到研发新材料,一个个项目激活了发展的强劲动能。

  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田卫东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统揽,锚定建设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坚持把‘稳、进、高、严’贯穿始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壮大新兴起的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构建具有铜川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5月6日,在太合高端智能钻探装备基地项目现场,企业展示液压岩心钻机。记者 陈玮摄

  5月7日,走进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在太合高端智能钻探装备基地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加紧施工,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太合高端智能钻探装备基地项目由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合智能”)全资子公司——陕西瑞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太合智能是国内定向钻装备领域领军企业,主要是做钻探设备、配套钻具、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将助力企业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预计实现年产值约8.5亿元。”陕西瑞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姚远介绍,项目占地91亩,主要建设智能钻机、钻杆、自动化钻头生产厂房及研发检验测试中心和相关配套设施。

  “我们预计6月封顶,10月调试设备、部分试生产。”姚远说,明年项目建成后,将具备生产定向钻机300台、特种钻具15万根、地面钻探装备300台、随钻测量系统300套的能力,进一步延伸智能钻探产业链,促进西安高端制造业技术持续升级。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今年,围绕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两新一重”、绿色低碳、民生保障等领域,西安组织实施总投资1.7万亿元的350个重点项目,全力抢抓新兴起的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位于西安高新区的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我们这一个项目把西电集团6家企业集中到一个智慧园区办公、生产,将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工艺、制造等方面水平。”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武克耀介绍,该项目由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西安市重点工业公司“退城入园”集群式发展的代表。项目主要建设智能操动机构、精密机械加工、高压开关智能装配、智能互感器、先进光电缆等产品生产基地,配套建设办公和生活设施。

  “从项目洽谈签约到落地开工,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为我们建立工作专班,‘一对一’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武克耀介绍,目前,该项目科创楼整体的结构已封顶,其他单体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分级分类建立招引项目信息库,加快构建全市“招商地图”“产业地图”;为重点用工项目全面配置“用工管家”,指导项目建设企业合理确定用工条件、薪资待遇;梳理覆盖项目谋划储备、审批手续办理、要素协调保障等全过程工作事项清单,协同解决项目困难……今年,西安进一步强化人才、资金等要素供给,在完善配套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以抓高质量项目夯实“长期盘”“未来盘”,因地制宜向“新”而行。今年一季度,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2883亿元,2016家规上工业公司实现总产值2030亿元。

  眼下,一直在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吸引慢慢的变多高质量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西安拥抱更加多元的机遇,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本次现场观摩的重点农业项目,从农业的前端抓到了后端。杨凌示范区秦丰种业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抓住了农业的“芯片”,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幅度的提高杨凌种子研发生产加工能级,促进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加速加力,对促进我省乃至黄淮海麦区、玉米区以及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粮粮谷渭南新建90万吨/年小麦加工项目主要建设制粉车间、原粮立筒仓、副产品库及配套研发中心等,将把粮食变成更多的农副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两个重点项目,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抓产业链,尤其是抓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链的积极成效。重点项目是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接下来,我们要持续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发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揽,落实“四个一批”管理、“五抓五比”推进等机制,全方面提升项目建设全周期效能。一是突出项目链群化布局,聚焦3大产业集群、14个重点产业链,实施铜川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等项目,在建87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88.2亿元。二是突出新质生产力培塑,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凯立稀贵金属、铟杰半导体二期等项目,填补了磷化铟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空白。三是突出有效投资增后劲,聚焦营商环境突破,实行重点项目专班推进,全要素清单化、协同式推进,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9.2%的增速。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观摩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市区好的做法,在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上再加力,努力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再提速,为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铜川贡献。

  这次参加重点项目观摩,最突出的感受是两个字:“高”和“新”。“高”体现在高质效服务意识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项目多,高水平发展势头好;“新”体现在产业链技术有新突破,技术瓶颈有突破,高新产业项目发展有新突破。“高”和“新”构建起陕西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格局。今年,陕西省检察机关将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障、平等保护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陕西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严厉打击犯罪,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二是强化法律监督,优化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三是着眼良法善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粮粮谷渭南新建90万吨/年小麦加工项目依托渭南良好的资源禀赋及饮食业的综合优势,计划打造集小麦收储、研发、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西部地区大型现代食品产业聚集区。该项目占地156亩,主要建设制粉车间1栋,同时建设智能立体成品库、副产品库、包装器材库、机修车间、一站式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办公楼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满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年可实现税收约800万元,带动就业230余人,将进一步加快渭南涉农产业全链条发展,对渭南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渭南高新区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具有很大拉动作用。目前,该项目工作塔主体、副产品库主体已封顶,筒仓仓顶板、智能立体成品库二次砌筑施工及屋顶钢结构施工已完成。

  磷化铟材料生产线吨的生产线。二期项目建成后,生产的产品将替代进口原材料,帮助下游企业摆脱对国外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未来,陕西铟杰半导体有限公司将继续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高水平发展的理念,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商品市场份额,为推动铜川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产业转型贡献力量。

  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2022年6月开工,预计2025年竣工投产。项目占地963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00亿元,年度投资25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增产电动机构1.6万台、隔离开关2500台、避雷器25万台、高压电容器2.73万台、干式电容器4.22万台,预计亩均产值1000万元、亩均税收52万元,带动就业约5000人,将推动我省输变电装备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放大我省输变电产业集聚效应。

  我们努力将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输变电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基地、综合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和绿色低碳产业基地,为我国输变电装备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在中国的运营铁路线公里就有一辆产自宝鸡中车时代的工程车辆;作物育种技术创新性突破,选育出的陕西良种正花开大江南北;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线,实现航空紧固件用钛合金“进口替代”……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从装备制造到良种培育,再到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一个个落子开工的重点项目,正展示着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从观摩的我省重点项目来看,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正成为推动项目和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让科学技术创新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科学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人才的强力支撑。人才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以所观摩的重点项目为例,正是有了广纳四方人才、开展科研合作的基础,这些项目才能不断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迈进,进而成为行业的标杆。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人才资源为根本,在求“新”求“质”中广泛集聚创新人才,进而实现新质生产力新的跃升,为我省高水平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上一篇:【48812】聚氨酯PU塑料资料成分剖析配方复原配比测定
下一篇:烟台市中医医院扩建项目即将竣工优质医疗服务指日可待